|
本帖最后由 xd62215135 于 2017-7-14 23:18 编辑
" H- [1 c, H, r% b
8 Y! C% U7 S% X" Y9 b1 \* f8 v# I车为什么很难走直线,除了两个马达不同步之外,重心,两边的摩擦力也是很重要的原因,即使一个马达,小车也很难走直线。(原来是想弄一个马达的,小试了下,一般差距在1.5CM_1CM,但感觉没什么实际应用价值,放弃了)2 ~# M( ~3 g6 s9 x2 n$ H N
而一般我们都在用双马达,主要是为了能方便快速的在直行与转弯中灵活的控制。EV3软件里同时控制双马达的模块有两个; C+ @7 t6 M4 s- q- ~3 J
转向移动
移动槽
. S) n* x- U0 T8 v$ ^
从模块上看,是同时控制两个马达的,那么可能会有人认为两个马达也应该是同步,速度相同,角度相同。但事实上是有些许不同的,下图分别是两个模块马达空转是BC马达角度分析图,会发现BC两个马达并不是完全同步,只是差距很小,而右图(移动槽)的差距要明显大于左图(移动转向)(看X轴时间范围),这是因为移动转向自带PID(书里写的)调节。+ b8 O: `9 Q3 I* V, Y! ?
[attach]45653[/attach
]
. V) F; s8 }' ^7 @1 c6 C即使是移动转向,他的BC功率也是来回波动的,而且启动和停止的速度变化过快,更会加大BC的不同步
E' {) d, v3 a) b, J所以匀加和匀减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BC马达的不同步。; r4 C# a4 m5 d
- K% ]) h, E, _8 X4 v这次的程序主要应用了PID中的P跟D,并在起始和停止使用了匀加匀减。程序还有些瑕疵,所以就先不放出来了,另外还有一些想法想去实验下,等以后完善完毕在放出吧。先放个视频,车型用的基本车型,(两边是对线用的),功率是81,距离大概是3.5米(没用角度,用的时间控制),误差在0.5CM& j3 b8 W+ x! i: r9 V
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jg5MTAwMzQyOA2 ^( w. {& ~% a, M+ V: w2 i3 q
一些方案的设想
n; @; o6 l0 r, f [结构方面除了双流,估计也没什么了,再有就是一个马达了,可以拿回力马达试试哈哈。
* R( L; w" f! |0 I0 h8 P$ |程序方面除了陀螺仪,如果起始的黑线可以用光电来矫正车的方向,在配上陀螺仪,差距会更小,在如果终点的黑线也可以用来矫正的话,那0.5CM将不是问题。另外超声波也可以用来巡墙走,但这个墙估计不太好找,另外在精度上估计要差点。
) p/ ^& J" f9 I& {# u8 v+ J以上观点如果有不对的地方,希望大家能帮忙矫正。如果大家也有什么好玩的想法,也可以一起探讨下(仅限乐高自带传感器,本人很菜,非专科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