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马上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8670|回复: 13

最笔直的300厘米——陀螺仪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7-7-14 22:31:2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xd62215135 于 2017-7-14 23:18 编辑 ) S* p3 G& c% U+ ]: W" y
# x4 Q( D% s3 P( _1 L. A
车为什么很难走直线,除了两个马达不同步之外,重心,两边的摩擦力也是很重要的原因,即使一个马达,小车也很难走直线。(原来是想弄一个马达的,小试了下,一般差距在1.5CM_1CM,但感觉没什么实际应用价值,放弃了)
9 n5 }% }: O  a( i4 \+ V- t% z而一般我们都在用双马达,主要是为了能方便快速的在直行与转弯中灵活的控制。EV3软件里同时控制双马达的模块有两个) K2 i" `6 s! b( D& r( Y  w

转向移动

转向移动

移动槽

移动槽
1 b" l6 Z1 Z1 [
从模块上看,是同时控制两个马达的,那么可能会有人认为两个马达也应该是同步,速度相同,角度相同。但事实上是有些许不同的,下图分别是两个模块马达空转是BC马达角度分析图,会发现BC两个马达并不是完全同步,只是差距很小,而右图(移动槽)的差距要明显大于左图(移动转向)(看X轴时间范围),这是因为移动转向自带PID(书里写的)调节。, ^2 c4 t+ q" F% `
[attach]45653[/attach 1.png ] 2.png
3 B3 q5 B7 `, c2 c) z+ x/ j即使是移动转向,他的BC功率也是来回波动的,而且启动和停止的速度变化过快,更会加大BC的不同步 5.png 9 S+ m9 e( j# L% ]' m! e! N
所以匀加和匀减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BC马达的不同步。* y. ?* ?. G# Z) q9 `0 W0 F8 c0 i
7.png
5 c+ K7 r' C% x$ o6 [这次的程序主要应用了PID中的P跟D,并在起始和停止使用了匀加匀减。程序还有些瑕疵,所以就先不放出来了,另外还有一些想法想去实验下,等以后完善完毕在放出吧。先放个视频,车型用的基本车型,(两边是对线用的),功率是81,距离大概是3.5米(没用角度,用的时间控制),误差在0.5CM9 B# m' @4 e' V
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jg5MTAwMzQyOA
0 Z* _9 K% o! [5 j+ _一些方案的设想5 B4 e! n6 Z( N: g  U: J; V" e1 z
结构方面除了双流,估计也没什么了,再有就是一个马达了,可以拿回力马达试试哈哈。
2 R! S. x  U7 N# Q& y( H7 d/ Q/ a& g程序方面除了陀螺仪,如果起始的黑线可以用光电来矫正车的方向,在配上陀螺仪,差距会更小,在如果终点的黑线也可以用来矫正的话,那0.5CM将不是问题。另外超声波也可以用来巡墙走,但这个墙估计不太好找,另外在精度上估计要差点。
; @) M. p5 s# [以上观点如果有不对的地方,希望大家能帮忙矫正。如果大家也有什么好玩的想法,也可以一起探讨下(仅限乐高自带传感器,本人很菜,非专科)
如果您觉得我的帖子对您有用,请不吝给我一个“赞”!
发表于 2017-7-14 23:04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很好了,希望有更好的方法。
如果您觉得我的帖子对您有用,请不吝给我一个“赞”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7-7-15 10:20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很好呀,都没离开地板那条线
如果您觉得我的帖子对您有用,请不吝给我一个“赞”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7-7-15 15:10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和我的想法一样,,,我应该早点做,,把这个想法放出来,,,唉,,怪我太懒了,,
如果您觉得我的帖子对您有用,请不吝给我一个“赞”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7-7-16 10:26:35 | 显示全部楼层
楼主,我刚才做了测试,测试次数大于5次,用最简单的小车做的,比赛要求是速度不得低于30,楼主用81功率,而我用了40的功率跑15秒。在实验数据里,表示任何时间点里面,电机度数差距在2度之内。而且实验小车是放在地上跑的。
5 f; B- _, {& U: n' O2 z' w  `9 f& H' p  |& Y( Z% h& h
8 w) {9 E! h3 J3 u& c7 G- k: ^
第二张图是100功率,数据也是功率的波动。
1.png
2.png
如果您觉得我的帖子对您有用,请不吝给我一个“赞”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7-16 10:29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张家港初号机 发表于 2017-7-16 10:268 T9 g* ?; d; l/ t9 U) H& c! E' l
楼主,我刚才做了测试,测试次数大于5次,用最简单的小车做的,比赛要求是速度不得低于30,楼主用81功率, ...
5 h7 L, G' W6 S$ ~4 O# p
是呀  所以才跑不了直线,需要校正呀
如果您觉得我的帖子对您有用,请不吝给我一个“赞”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7-7-16 10:35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但是,实际情况是在不同功率下,实验小车偏离直线的误差都大于2CM,程序只有最简单的移动转向。
' @- r4 H. [  H  n根据之前另外一俩结构复杂的小车相比,实验小车误差大很多。
8 L; \  ?( N% ]2 F! d所以我想是否结构比程序重要一点。
如果您觉得我的帖子对您有用,请不吝给我一个“赞”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7-7-16 10:51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极其有用的帖子,谢谢楼主
如果您觉得我的帖子对您有用,请不吝给我一个“赞”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7-16 10:55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南京乐创 发表于 2017-7-15 10:20, P0 b* B" `+ z, S2 G; [& Y- c1 p
很好呀,都没离开地板那条线

+ \$ Y7 @2 @% t: C刹车时偏了,就刹车时没有矫正 哈哈
如果您觉得我的帖子对您有用,请不吝给我一个“赞”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7-16 10:56:35 | 显示全部楼层
冀·闲庭信步 发表于 2017-7-14 23:04( c5 |) ?1 T* ?! O
很好了,希望有更好的方法。

$ B2 L7 ^% L5 ]; x1 m1 g谢谢 ,老师啥时弄个  好学习下呀
如果您觉得我的帖子对您有用,请不吝给我一个“赞”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7-16 10:57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张家港初号机 发表于 2017-7-16 10:35
$ O8 G2 m6 b6 \3 ]: ~6 k: b但是,实际情况是在不同功率下,实验小车偏离直线的误差都大于2CM,程序只有最简单的移动转向。" L( L# H% Z. g* _: H
根据之前 ...

9 [* r9 z0 _/ `1 R( K6 p结构也很重要,即使一个马达都不一定能走直线,那原因只能是结构的问题
如果您觉得我的帖子对您有用,请不吝给我一个“赞”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7-7-16 13:49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张家港初号机 发表于 2017-7-16 10:35
: s) s. M$ ?$ V# ?! c/ i2 U但是,实际情况是在不同功率下,实验小车偏离直线的误差都大于2CM,程序只有最简单的移动转向。- [# U5 j/ t" i$ o+ e
根据之前 ...
! R9 C) j7 t$ q# H
机器人,首先是一部好的机器。
2 f& L# ?/ y7 w; v; _
  T" {. a+ q* L, |' E1 F写入程序之后,机器方可进化为机器人!
如果您觉得我的帖子对您有用,请不吝给我一个“赞”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7-7-17 08:23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冀·闲庭信步 发表于 2017-7-16 13:49; U. Z2 t0 a, e8 W  B8 S/ D/ I
机器人,首先是一部好的机器。
, b. R# h. ]5 q. V5 A" t4 K8 u: _; }; Y6 C# G
写入程序之后,机器方可进化为机器人!
% E$ v8 P3 ^1 {: K# D7 r" ~1 k- M
谢谢说明,理解了。
如果您觉得我的帖子对您有用,请不吝给我一个“赞”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9-8-16 14:51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支持你一下下。。
如果您觉得我的帖子对您有用,请不吝给我一个“赞”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马上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中文乐高 ( 桂ICP备13001575号-7 )

GMT+8, 2025-10-8 04:31 , Processed in 1.211259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