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“” 于 2017-7-27 20:09 编辑 : ^& @4 n0 T* R4 |4 P8 R
- y# a2 ?& @- k7 Y) k出这一版本只用能一个词无奈来解释,真心无奈。
* F& M$ `0 b; W' L# e我仅有一天时间,这天时间内,想完成这个,如果不能直接放弃,因此方法只有一个:最高效,最简。
: Z( }% l% S" |" [* N/ r/ N+ h% O4 y4 [$ j S$ j2 F0 O
第一个问题:场地
5 S4 O1 o* T5 h. v$ `, g/ g不是我要挑战斜穿20块地板的极限。9 u L+ W6 l7 ]6 t! }% [
是因为要3m长的地方,只有这样的形式才能产生。3 R4 |% [! l+ Z
呵呵,而且前后只剩下30厘米,车最后到达终点的位置已经没有合适的站位拍摄视频了,所以盲拍了,摄像头拍到什么只有手机知道,也无法测量了。3 |$ r% i+ ]) b- h& Z3 L
( J0 ]+ O) C4 o1 v% ?0 v
第二问题:机器
3 t' h' f% Q. A1 `用的是最简单的机器,去年走线好像就是这台,一直没有拆,因为电机是nxt的,所以也暂时用不到,就一直留着。不过要符合右前轮,所以把三轮改了以下,变四轮,其实我应该写右前轮这几个字的。
3 j# A o, H8 D. N) K
7 r% R5 A4 y* \+ D: X/ E第三个问题:程序$ [- Q( v; \* z |
个人方法不同,有人靠结构,有人靠程序。我是靠程序解决问题的。不过也遇到了很多问题,走了很多我认为的弯路,可能被我抛弃的方法是可实现的,可能只是我的场地条件比较苛刻而已。! B/ B/ X+ C+ x2 Z! O
在此我分享今天的思考流程。' m- l; Q6 K6 ]# V* y& q6 X( B
1、直线,应该是左右两轮的前进角度是一致的,我用如此方法前进,左右电机误差基本为0,最终还是偏离比较大。0 V5 V% U- N d( _; j( L
2、于是会想到陀螺仪修正。那控制电机的要素就是陀螺仪,不能再以电机角度为参考依据(陀螺仪变化表示偏了,那么就需要某电机加强功率或减少功率,电机角度一定不相等)。
! p u& c+ r$ C7 P. }第一阶段尝试,用陀螺仪速度,进行比例调节。为什么用陀螺仪速度,因为我需要及时的修正,速度更能体现实时的状态,结果抖动较大。其实可以降低比例,进行慢慢调整,但是我没有尝试,因为我的时间有限,我的第一反应是速度的变化范围太大,所以如果这样调整的话不能用仅仅用比例,因为这对小的偏差不利,不能及时修正。
7 l& h: u6 Z0 B4 H9 I第二阶段尝试,用陀螺仪角度,进行比例调节。过程不详细说了。反正调的很好,数值很完美,出发和最终停的陀螺仪角度数值完全一致(当然我承认陀螺仪还是有误差的),但是误差离开线还是非常远。这点很惊讶。: C' y# b ]- _# _" J @4 X
3、我要静静。(不要问静静是谁?)- n5 |9 }3 W- G' E' M! A
4、静完了,我想问题。(也不要问问题是谁?)
+ G9 B: Z1 \% Q. C4 w7 A0 ~( j上个月,买了个激光模块,一直没用。这次本来是想打算做好,放上激光模块,用来证明误差量的。现在被我直接拿了出来,装在上面分析车辆的摆动。首先是连线,可能会想到用输出或者输入口,我直接用了usb的口,正要也有usb的插头(昨天刚到的快递,怎么那么寸?),简单接完,随后用lego搭一个框架装在车上。结果发现,墙上光点除了向一边偏以外,上下抖动也厉害,且范围大(冥冥中注定我离墙该如此近。呵呵)。
I6 L- K, ]1 c
# q' S% s q& H; L. J0 o$ j8 c) B% l: K: {- }( u5 Z, d' E
5、结构改进:加重。没零件,没时间,那就直接来4个WRO足球的万向轮(简单,粗暴吧!)。9 J& V+ c! L. B- d) G, p8 i# o
程序:仍旧用电机角度反馈的,因为感觉陀螺仪的反馈还是比较慢的,要发现1°的误差,电机可能已经跑了很多角度了。既然地面有高低,会产生误差,可将电机的power设置不一致,只要弧线到位在地板上就是直线。(在3m的长度中,要调整最终的误差,那2轮power的差一定在1以内,所以不要指望用模块了,自己动手写想方法写吧)。
0 d, F5 F# F1 ~2 c/ o; b" K
?& }5 P- T# X& U5 H视频(由于时间短,参与为主,最后附上照片,表示机器停下位置,以及测量结果,视频最后较模糊,但是应该能判断停止位置的精度,可细细研究):7 k5 Y- U$ j+ G r( _
' P) I+ _$ Z/ p" O0 c
5 {5 \ s( m8 I# a' J G: Q. g机器人停止位置# ^& K+ U+ F# e3 C n8 f
; K! F& ] q5 D4 |' Y7 R$ U测量
3 V9 G0 a5 h& ^4 R4 W( T, k
. e6 K: [6 T/ B9 Z4 b6 h
% M) _1 R- A, D1 Q! N/ F写在最后:垂直穿越地板,如果后地板比前地板高,会有略微纠正方向的作用,哪位朋友可以尝试一下,横穿30块地板的效果,是否会比直穿4块地板效果好。希望有朋友尝试,有答案。0 H' J" u8 F" T& B" _
( } H( g2 E/ ]3 O4 ^0 N+ x
9 A4 N: ]3 [) ^3 \. g4 t
2 S- e8 V4 ?3 M) {' y5 D
# x8 [3 Z7 \& E$ ~( ?
. m0 H H, `2 m4 S8 m& ~9 X5 L; c$ j
$ a% ^' S7 [1 S1 z1 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