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发表于 2014-4-7 15:11:43
|
显示全部楼层
你问的是一个数学问题:
速度 X 时间 = 位移,当速度为角速度时,位移即为角度! 例:
一个以地理座标中X轴为轴心的运动,向左运动了1S,我们把时间1S人为分成1000等分(即1KHZ),那么运行1S以后,物体最终的角度(参照地理座标X)就是:(w0*0.001+w1*0.001+w3*0.001......w1000*0.001)
其中W0,1,2.....是陀螺在每个千分之一秒时的即时角速度!
所以,陀螺仪出角度,即积分得到角度的方法就有了!
为什么陀螺仪出角度时,如果不进行零飘纠正和必要的滤波,角度会越来越不准呢,其实也可以从上面的原理中看出来:
1,如果每秒1000次积分,陀螺仪出来的原始角速度就是有固定误差的,那么1000次乘法的累加以后的结果误差会有多大!
2,因为是积分算法,而我们又不可能将积分时间划得很细很细,所以我们采含集到的1000个即时角速度,并不能代表这个陀螺1S运动过程中运动曲线,有可能采集时滤掉了最高点和最低点,有可能采集到的偏于上差或者下差,这些因素肯定影响积分结果(精度)。从积分的角度上讲,理论将时间片再划细,精度就会更高.......
如果你仅仅是判断机器人摔倒与否,只要用加速度传感器就行了!
|
|